在陳愷靜的創作生涯中,始終關注著「生命」議題,

從肢體輔具美化探討到以漆畫創作的一連串歷程裡,動植物元素皆蘊藏其中,展現裂縫中求生的過程。

「漆」,古字桼。造字本義是樹木上劃了兩刀所流出的汁液,一株漆樹年產量僅150-250公克。

在太陽升起進行光合作用後就不再流出漆液,必須在天亮之前採收完畢,也因為採割過程繁複且產量稀少,導致天然漆的成本非常高。

漆,呈乳白色,具有極強的黏著度,使漆可附著於各種胎體上(如:木、皮革、金屬、陶瓷)。

創作時除了原料取得不易外,原料的漆酚易造成皮膚過敏;漆層必須溫溼度俱足才能良好保存

另外,漆畫也必須經歷作品與雙手浸淫在顏料泥漿中反覆沾裹才能完成。

由此可見,從漆液的取得、製成漆料,

再依附於胎體完成漆藝成品過程,是一項需深諳其繁複程序方能完成的工藝

漆的物理性質就像「如膠似漆」一詞,能藉由漆的黏性穿插各種媒材於畫布上,顛覆既有平面的觀念。

漆藝製作工序繁雜、過程緩慢,

就像圈內人常說的一句話:「要是趕它(漆)時間,它(漆)就醜給你看。」

 

它是一種要用耐心善待,才會給面子的媒材,

漆藝質感細膩且常採用多重技法表現,需要用心慢慢觀賞感受。

arrow
arrow

    蒲公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